我问你个问题,你有没有仔细看过最近美国每个月从全球收多少关税?
我昨天翻到一组数据,直接盯着屏幕停了三秒:四月是190亿美元,五月拉到230亿,六月直接干到273亿。按这个势头算下去,今年全年关税有可能冲上3270亿美元的高度。这可不是财政部随口一报,是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的数据,真金白银,全网可查。
你要问这钱怎么来的?一句话,川普收的。再具体一点,是他把关税这玩意玩得比任何一届美国总统都彻底。以前美国也收税,但像这样三个月内连跳三级的,很少见。而这套玩法,他不是一时起意,倒像是商人思维上线后的一场长期实验。
先别急着拍桌子喊牛,要先搞清楚这笔钱到底是从哪儿来的,流向哪儿的。
美国怎么有这个底气抬关税?不是因为经济特别强,而是川普清楚:现在全球产业链卡在美方市场节点上,别人离不开你。而你,要是突然翻脸,别人还真不敢立马断供。他把这一点吃得明明白白,硬是把关税这事搞成了全世界出钱补贴美国的局。
展开剩余80%很多人以为关税是出口国企业在交,其实不对,表面上是中国、越南、墨西哥的厂商被征税,但实际是进口商掏腰包,然后转嫁给美国本土消费者。说得再直白一点,就是你去超市买个电吹风、电饭煲,价格多出来的几美元,很有可能就是这笔税带来的。
我翻了一下美国劳工统计局的通胀数据,对比这几个月的商品类别价格,家电类、家具类确实有涨幅,幅度虽然不大,但足够说明问题。每个美国人都在不知不觉中,替这个伟大实验买单。
但也有意思的地方。
你要是纯粹从企业利润、国家财政收入来分析,还真不能说川普这波是失败的。联邦财政数据上显示,仅2024年下半年以来,通过提高对中国、欧洲和部分东南亚国家产品的关税,美国的财政收入已经同比增加了接近17%。这可不是小钱,尤其在财政赤字压顶的背景下,是可以填点坑的。
关键是,他不是只图钱。
他把关税当成谈判的筹码,也当成经济国家安全的一部分。这点从他对中国电动汽车、芯片、光伏板块一轮又一轮精准加税就能看出来。他盯的不是利润,而是竞争力。
而这种玩法,也确实带出了一些结构性的变化。
• 比如美企回流,虽然规模不大,但趋势明显。根据美国国家制造业协会2025年一季度报告,有超12%的制造业企业表示考虑将部分生产线搬回美国。
• 比如供应链重组,墨西哥和越南的出口激增就是间接受益者。这让美国既减少对中国的依赖,又维持全球低成本采购路径。
再美国国内一些选区的民调回升。选民看得见的钱,不管代价多高,哪怕超市贵了点,只要感觉国家在拿回主权,就容易买账。
我之前和一位做美国市场出口业务的朋友聊过,他说:现在做美国市场,你永远不知道下个月这条产品还卖不卖得动。关税政策变得像天气预报一样——不准、不可控、却必须每天看。
但这种节奏,在川普的逻辑里,是可以接受甚至必须维持的。
因为它制造了震荡感。一切不确定,就只有你才是唯一稳定因素——这也是他一直强调只有我能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底层支点。
你也不能只看眼前这点税收。
美国企业的成本确实变高了,供应链虽然被重组,但效率是打折的。尤其是芯片领域,美国想靠自己搞一条完整产业链,但台积电那条先进制程产线到现在还没顺利量产,英特尔的造芯也因为成本问题多次延期。你说这条自造路线最后能不能扛起大旗,现在还很难说。
而且还有个更现实的问题。
2025年6月273亿美元的关税收入,背后是哪些国家贡献最多?商务部发布的数据里,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仍然排第一。这就说明,美国表面上要脱钩,实际还在用中国制造撑住日常供给。这种两头都占的策略,走得通多久,真不好说。
就像我这几天看到的一个消费数据,美国汽车市场销量下滑最严重的是中低端品牌,而豪华车反而没怎么掉。换句话说,物价在涨,但影响最深的,是那些原本就过得紧巴的普通人。这群人也是川普最核心的选民。
所以,这个局到底是替美国薅世界羊毛,还是打着旗号向美国人要钱,很难一句话说清。
但至少从目前的走势看,川普的这套关税炼金术,在账面上确实炼出了钱,也炼出了权力感。这让他在竞选年里底气更足。
不过我还是忍不住问一句:
如果美国真能靠加税就解决一切,那拜登当初为什么还要砸上千亿美元搞半导体法案?又为什么还要全力拉拢日韩欧洲组团对冲中国供应链?
你有没有想过,这看上去能打的关税收入,背后是不是也正说明了一件事:美国越来越离不开全球制造,却又越来越不愿意面对这个现实。
发布于:江西省信通配资-山西配资公司-配资实力证券配资门户-炒股配资知识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